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化價值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7:41:39

序論:在您撰寫文化價值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文化價值論文

第1篇

1.北方的紅山文化,距今5500年到6000年,在今內蒙的赤峰市,出土的玉器多種造型,最重要的有勾云形器和玉豬龍兩種.勾云形器有玉龜.玉鵲,豬龍有C形墨玉玉豬龍.

2.南方的良渚文化,距今4300年到5000年,在今江蘇的吳縣,武進,浙江的佘反山,瑤山等地,主要的玉器有,琮.壁.符.鐲.佩.環,還有蟬.鳥等動物.

3.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大部分是祭祀天地和隨葬用品,另外還有小部分是辟邪.財富和地位的象征等物品

早期玉器,夏商周三代.

公元前2070年.

1.夏商周三代玉器種類有,王室專用的玉圭,玉璋,玉琮,玉柄等.裝飾用的玉珠,玉鐲,玉管,玉獸面紋牌等,兵器用的玉戈,玉刀,玉戎,玉劍等

2.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藝術特征,在繼承原始社會玉器主要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發展.在玉器制作中,采用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韻的象征,為主要表現手法.使玉器更富有觀賞性和裝飾性.時代風格表現為崇尚自然,追求真實.富有流暢婉轉的韻律感.在商周玉器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3.此時玉器的南北之分已經消失,玉器制作藝術,長時間磨和統一,夏商周三代玉器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逐步形成了統一格調的禮玉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文化

公元前770一221年

中國的玉器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了標準,這就是玉為君子的德玉文化.孔子曰,玉有五德,仁.義.勇.智.潔.這五德.

這一時期玉器有1.主流紋飾,龍首紋,谷紋,內鉤卷云紋,蘺紋,2.主流線條,獸面和谷組合紋,谷紋加斜格線的蒲紋,星紋,魚鱗狀的龍紋.3.主流型器,組合佩,雙龍佩,帶鉤,玉劍飾,活連環等.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不僅數量多玉質上乘,并且創新了不少新器型,線條運用嫻熟,紋飾審美含量增加,刀工遒勁,風格清新瀟灑,最著名的玉

漢代的玉器文化.

漢代是國大一統的盛世,玉器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古代玉器發展前期的最

1.漢代出現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劍,佩玉中有了玉鷹.玉熊.玉仙人.玉辟邪.玉鳩首仗.有了九竅玉塞,這時的玉壁不再是圓形的也有其他形狀.

2.玉器的材質也多樣化了,當地的石材和新疆和田玉同時使用,不僅使玉器的數量大,從質量上也有了根本的提高.

第2篇

歷史文化村鎮價值評價的方法

現有歷史文化村鎮價值評價方法評述隨著2003年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的進行,在趙勇等人研究[4][5]的基礎上制定的《指標體系》將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價值特色”和“保護措施”兩大部分.歷史文化村鎮的核心價值是與歷史文化村鎮的自身特征密切相關的.對于歷史文化村鎮核心價值的提煉也應該建立在特征評價的基礎之上.如上文所述,這些整體性的特征既包括了歷史文化村鎮的普遍相似性,更包括了歷史文化村鎮之間的特殊差異性.對其核心價值的評判,則往往需要更多考量歷史文化要素保存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因此,歷史文化村鎮的價值評價體系應該包括特征評價和真實完整性評價兩個方面.但從現行的《指標體系》來看,為了評價的方便,指標的簡化,人為地將“特征評價”與“真實完整性評價”混在一起,造成評價的結果或者看不出該歷史文化村鎮的真正價值所在,或者看不出其真實完整性方面是否有問題.因此,將真實完整性評價指標從價值特色評價中分離出來,單獨設立評價子系統,并與價值構成要素建立對應關系.這樣,有關價值構成要素的指標權重將可以得到重新的分配,同時也可以對它們各自的與整體的保存情況進行系統評價[6].

歷史文化村鎮價值評價體系的建構一個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四個關鍵環節:①評價因子的確定;②建立評價體系的層次結構;③制定評分標準;④評價體系的操作.本文著重對前三個環節進行說明.首先,遺產是否具有歷史、文化、社會等價值,是一個評價的結果,而不是評價的對象.因此我們不能從“價值構成體系”出發去尋找證據,而應該通過對歷史文化村鎮的詳細調查和分析研究以后,確定其“特征要素”(CharacterDefinedElements,CDE)作為評價因子.其次,對于目前大多數歷史文化村鎮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則多采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又稱AHP,是一種能有效地處理難以用完全定量方式來處理的那些復雜問題的方法,比較完整地體現了系統工程中系統分析和系統綜合的觀念,特別適用于兼有定性和定量因素的社會經濟系統的分析評價.它把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有效層次,根據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就每一次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并利用數學方法確定出表達每一層的全部元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數值,通過對各層次的分析導出對整個問題的分析.根據上文所述,評價目的決定了評價體系需要具備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功能,而AHP顯然是有利于建立這種比較結構的.第三,歷史文化村鎮的評分標準應該簡便易行,權重的分配應該根據歷史文化村鎮的特征,符合邏輯性.

歷史文化村鎮價值構成要素———評價因子的確定

通過對法國[7]等案例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研究者不僅僅關注大的自然背景以及聚落空間中的人工環境,還非常關注村鎮中與農耕生活息息相關要素,因為這是構成鄉土特色的原因,同時這三個部分的相互作用構成了鄉土環境的整體.根據歷史文化村鎮的特點,我們可以確定其評價因子確定的原則,并且選定評價因子.符合中國特色原則中國的歷史文化村鎮自然、人工、人文三大方面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歷史文化村鎮往往包含了顯性物質構成要素和隱性的非物質構成要素兩類,物質環境往往是非物質要素的空間表達,如中國的風水理念曾經是歷史文化村鎮在選址、規劃、營建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聚落內部往往體現非常強烈的宗族關系等等.中國的歷史文化村鎮在相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往往發展成較大的規模.如很多歷史文化村鎮核心區的面積往往在10ha以上.因此,聚落內外部往往呈現出較為復雜的“體系”特征,如街巷、節點空間、公共建筑等在功能上、空間層次上都有分級、分類.尊重構成要素邏輯關系原則歷史文化村鎮的價值特色更多地體現在其整體性,因此需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分別對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評價.評價的指標在再分解過程中需要尊重關系的邏輯性,避免現行的《指標體系》中指標與分解指標之間的“偏差”甚至“無關”的問題.

歷史文化村鎮價值評價的層次結構

歷史文化村鎮的特征評價和真實完整性評價歷史文化村鎮的價值評價體系包括兩個方面:特征評價與真實完整性評價.前者是為了評價歷史文化村鎮的特征,后者則是說明目前的保存狀況.歷史上曾經輝煌的歷史文化村鎮如果現在的保存度很低,則其整體價值就不高.特征評價具有地域性、復雜性、模糊性的特點.如歷史建筑的典型性、聚落環境的優美度等.因此,特征評價往往會采取主觀評價、定性為主的方法.如世界遺產申報過程中對“突出普遍價值”的闡述,用非常精辟的文字說明該遺產地如何滿足《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中確定的標準,并通過比較分析說明其獨特性與重要性.為了更加客觀地說明特征評價的結果高低,在定性評價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一定的定量評價.但是在評價標準中應該是簡單的、清晰的、非此即彼的,這樣才有可能避免評價的模糊性.真實完整性評價主要是基于歷史文化村鎮原生價值的評價,因為原生價值是派生價值的基礎和前提.真實完整性具有可量度性的特點,如原住居民的比例、歷史建筑的年代與數量等.因此,適合采取定量比較的方法,通過包括面積類、數量類和百分比類等指標進行評價.歷史文化村鎮價值評價體系的層次結構目前的指標體系分為兩種類型:單一指標體系與多指標體系.對于單一指標體系,進行分層處理,層級劃分的多少有一定差異.第一層多為目標層,表征的是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目的.第二層到最后一層主要是由項目層、指標層、因子層等構成,表征的是具體的評價內容.根據前面的分析,以及對歷史文化村鎮的大量的調查,確定歷史文化村鎮的價值評價的層次結構.

歷史文化村鎮價值評價的評分標準

現行的《指標體系》采用了綜合評分法來確定權重.這種方法簡單明了:首先,對需要做出評價的對象選定評價的具體指標,參照有關標準,對各個評價標準標定出評價標準,并規定每個指標的最高分、最低分、等級標準,以及評分的具體處理方法;其次,根據評價標準和指標的具體數據對具體指標進行評分;最后將各個指標所得分值進行綜合歸納、整理,得出總的評價分數,由此來判斷該評價對象的狀況.本文借鑒了現行的《指標體系》的因子權重確定方法,確定歷史文化村鎮的價值評價的指標體系.#p#分頁標題#e#

第3篇

作者:趙志星 高源 單位:太原大學教育學院 太原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在我們所讀到的李白的詩中,處處可以看到他與酒相伴,在花前月下,在泛舟湖中,李白無處不在飲酒,無時不在抒發自己心中情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等千古絕唱。其實練武之人與酒有著密切的聯系。盡管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很多的門派,拳法也多種多樣,但是武術的靈魂本質還是“氣”。“氣聚而生,氣散而死”。氣勢的獲得才是武術的最高境界,這一點與酒所給人的豪氣、膽氣相一致。武人好酒,上古的夏育、傳說中黃帝的大力士力牧、春秋時代的薛熾以及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手下的大將樊噲,都是好久的武士。武人好酒,是借酒表現出他們豪爽的氣概和尚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就還成為他們創出絕世武功的“靈丹”,我們所熟知的醉拳就是清代傅家拳的創始人傅青主在醉酒的情況下創編出來的。它是模擬醉酒者的形態,把一些武術技法融入其中,講求“以醉取勢,以醉惑人,以醉進招”,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拳種。

上述武術文化的價值是現代武術價值的一個重要層面,然而當今社會需要來看,人們對于武術的定位更趨向于它的強身健體的功能。那么下面就健身層面來研究其在社會中的價值。武術的健身價值的歷史淵源從武術發展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需要決定著武術的社會功能,武術價值功能的實現始終伴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對武術的不同影響,從而也制約著武術的發展和社會價值的定位。例如在明朝戚繼光時期,武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群體健身和娛樂,而其它的武術的文化價值方面就比較次要。科舉,也叫做“開科取士”,指由朝廷設立考試的科目,通過定期的統一考試,來選拔世間可為文官武將的人才,并對其分別授予官職。武進士科始創于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正式廢止,武科舉制在我國歷史上實行了一千二百年。正是此舉不僅僅“混淆世族盤據”,也打破了腐朽的門閥蔭襲世官的一統天下,開拓了“廣收俊杰瑰偉英異之士”的新局面。由于武術成為平民晉身仕途的又一途徑,使得這一時期武術的技擊性在社會中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保健養生則發展相對緩慢。到了清朝末期,受武舉的廢止的影響,武術的技擊價值逐漸被削弱,其健身和保健的價值得到了發展。隨著1910年民間武術組織精武體育會的成立,代表精武以體、智、德三育為宗旨,倡導和發揚愛國,修身,正義和助人的精武精神,還訂有包括人格,風度,言行,服務,友誼等行為規范,提倡博眾家武術之長,使國術發揚光大,在這一時期武術的健身價值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武術健身價值的發展在相對和平穩定的今天,各種文化和活動都以不同的姿態發展,當然武術也不例外。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社會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人們的生活理念的轉變,傳統武術價值體系的定位由技擊性轉變為健身養生。建國以來興辦的各種武校,還有晚清留下的各種武館和武術基地,更者在建國以后在學校里也大搞武術教學,這對武術在群眾中的蓬勃發展非常的有利,當然其目的還是為了強身健體,提高國民素質。再比如,不斷興起的小區活動中心大多是以太極拳為主要的健身娛樂方式.還有舉行的各種國內國際武術比賽,也不是單純的技擊比賽,而是體現一個國家的國民身體素質與文化素質。武術在我國人民大眾中早己形成它獨特的價值,尤其是健身娛樂價值和文化價值。古代的各種健身操,健身拳(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在民間流傳甚廣。可以發現,武術的健身價值在民間的發展有很深的群眾基礎。

由此可見,不論是文化價值還是健身娛樂價值,在諸多武術價值中的定位己經有了其獨特的形式。傳統武術價值體系具有歷史波動性和社會需求性特征,武術的技擊價值還是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無論是從技術體系、人數規模,還是武術賽事等方面都占有優勢。但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理念的轉變,武術的健身價值已逐漸順應了社會需求,成為當今人們研習傳統武術的主要目的。

第4篇

論文關鍵詞:韓國影視文化視點文化價值

一、韓流來襲

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滄桑巨變中,“韓流”洶涌而來。“韓流”的產生絕不是平地風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處的框架中,謀求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文化互動模式。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結構,是韓國近代歷史中文化領域發展的極大成就,這種文化結構也成就了韓國的影視產業。

韓劇中有著濃厚的溫情和鮮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補了國內目前的道德空白。韓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又經濟發達,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先進,世界韓國研究者有一個共識:“儒教傳統是韓國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儒學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和“學而優則仕”的為學之道,在韓國深入人心。并演化為注重教育的傳統。劇中所體現的儒教傳統,那種森嚴的長幼尊卑關系、幾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恭有禮的人生態度,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東方文化傳統。

二、韓國影視的文化視點

人性親和力。韓劇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僅因為東亞文化的同質同源,還在于韓劇的敘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體現了全人類的善世思想。每部韓劇都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核心。無論是青春偶像劇如《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浪漫滿屋》等,還是日常生活劇如《愛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魚小姐》等,抑或是歷史劇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個情節曲折、細膩精致、打動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情節中通常蘊涵著這樣一些主題:親情、愛情、友情、信義、利益、誤解、寬容,情和義、恩和怨被綿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編織到日常化的真實生活場景里,既令觀眾感到無比親切,又常常被其中蘊涵的戲劇元素所打動。無論故事如何發展,韓劇總有一個情節核心如影隨形,緊緊扣合,這是吸引觀眾看下去,并被打動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韓劇即使長達幾十上百集,觀眾仍是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伴隨劇情始終。比如多數韓國影視劇是以普通人的生活為描述對象,用細膩而樸素的手法再現韓國民眾的精神風貌。無論輕松詼諧還是感傷憂郁,都真實而親切。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的感覺,仿佛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邊。

文化親和力。韓劇在題材類型上顯現出多樣化,而且在內容上也很注重倫理道德的力量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從形式看。有歷史劇、現代劇;從主題看,有歷史題材的勵志劇《大長今》、《海神》、《茶母》,也有現實題材的勵志劇《明朗少女成功記》、《漢城奇緣》。主人公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不畏艱難、不計名利、不怕打擊,歷盡曲折終有所成。倫理劇《黃手帕》,反映傳統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贖,《商道》舊瓶裝新酒反映現代商業精神和義利之爭;肥皂喜劇《愛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歲》、《我的名字叫金三順》、《校園臥底》、《黑道千金要結婚》、《愛在哈佛》、《家族榮譽》等幽默詼諧,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費盡周折而結局卻皆大歡喜;愛情劇《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雛菊》,感情執著堅如磐石,悲彩凝重,讓人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凄楚之絕美。

韓劇的文化構圖從基本的生活細節鋪開。以家庭為點、社會為面,輻射到各個行業、各個社會階層,人物的情感豐富和文化的立體呈現。倫理和道德的社會約束,輿論的強大作用,再加上美麗的自然景觀、寓情于景的敘事手法、悠揚哀婉的主題曲等,在一種不動聲色的客觀性的描述中展現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靈狀態,在銀幕熒屏上實現新寫實小說的個人化書寫。韓劇中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人物心理的準確客觀的把握。細膩細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樣面臨事業和家庭等各種關系困擾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鳴。工作中的競爭、同事的遠近親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無論是和諧還是紛爭。都有因東方文化的含蓄而有著為情義、得失難以啟齒的心理較量。韓劇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專一,執著于理想與家庭,遇到困難隱忍堅強。一方面負有傳統的家庭責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現代社會的事業女性特有的進取精神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員表演真實投入,感情真摯,畫面干凈,色彩濃淡相宜。雖然韓劇冗長繁瑣,但還是在中國大陸有很高的收視率、有很強的視聽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當代韓國影視的立足點

韓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全面接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在文化層面上也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韓國人認為人的修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二是倫理道德水平。韓國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近年來亞洲金融風暴過后。韓國人進行了反思,認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過后,已明顯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義”使人錢迷心竅,不擇手段;“個人主義”渙散集體,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視親情,分裂家庭。有害社會。于是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主張不僅要挖掘發揚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發展以儒家文化道德為主體的“文化產業”,一方面可以抵制歐美頹廢文化道德對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沖擊,另一方面可以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僅在2002年韓國就向文化產業提供資金5000億韓元,約合4,5億美元。同時,韓國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隨后又陸續對原有的《演出法》、《唱片錄像及游戲制品法》進行了修改,為文化產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發展空間。

四、當代韓國影視的文化價值

韓劇在我們國內的流行主要是東亞文化圈共存的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感,不僅韓劇,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視劇也都同樣在國內深受歡迎。這種文化的同質性是東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當代文化形態及價值觀念的轉型期,國人的思想迷失和對傳統寧靜和諧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韓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更為純凈、雅致、唯美。優美的畫面,無論樸實還是華麗都很生動,傳神的對白,悠揚動人的音樂,準確細膩的表演,細致深刻的心理刻畫,東方文化特有的仁義、禮孝、含蓄、內斂,切近而遙遠的熟悉,感動著世紀之交的中國在滄桑巨變中渴望親情和諧生活的蕓蕓眾生。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在細節中。”用曲折的劇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畫面迷倒入,用婉約的音樂打動人,在文化共通中營造親和氛圍,在文化差異中展示獨特風情,韓劇就是通過對其中一個個細節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對中國觀眾的一次又一次征服。無論是歷史劇還是現代生活劇,當代韓國影視在電影電視劇題材選題和內容情節中面向生活與現實的個人化形態上,都體現出厚重的文化內涵。其獨特的文化策略與文化戰略方式是文化市場化運作的獨特顯現。韓劇注重在觸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細節中,充分挖掘通俗瑣事的表意潛力,在細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觀呈現、主觀營造厚重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并借以倡導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闡發和張揚。可以將韓劇的文化價值概括為: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倡導現代觀念而又尊重傳統、看重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呼喚現代人的溝通理解。

第5篇

一、順應天地運化氣令,應時農作,維護新生

我國最早的太陽歷以及《國禮·春官》明確記敘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

農耕社會以后,人們發現日、月、年構成了歷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我們的祖先就已形成了24節氣。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農事歌謠。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謠的第五位。也是農歷歷法中的第五個節氣。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

由于24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我們的祖先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就是說,春分后十五日的時候,北斗星指向乙方(卯方,即正東方)。東方是生氣方,天地起運,萬物始生。清明者,清風和煦,陽光明媚也。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作為以花信為標志的花信風,清明的花期為“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也表明了清明節氣的花期和時期。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親近自然,愛護生命,珍惜人生美好生活。

每年的4月上旬前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也是人們蠢蠢欲動的時令,人們窩居了一個漫長的冬季,此時正是適于到戶外進行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人們出外踏青,親近自然,享受春陽的沐浴,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所以古人早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開展一系列戶外活動,如踏青、郊游、戴柳、插柳,射柳、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拔河、植樹、放風箏等。

三、感恩“天、地、君、親、師”,緬懷先祖故人,傳承孝親文化。

清明,作為天地運化的氣節,又包含著濃郁的傳統文化中“知恩圖報”的人文精神。清明節,是一年中的良辰美景,也是一年的開始,象征著生機和希望。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我獨尊的。我們每個人,都受惠于“天、地、君(國)、親、師”的恩情和化育。所謂“天有覆蓋之恩,地有承運之恩,君(國家)有水土之恩,父母有養育之恩,師長有教化之恩”,我們的身體受之于父母,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康泰、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子女、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的生活......無不蒙受著天地、國家、祖先、雙親和師長們的化育、遺德、福蔭和代代血脈傳承的恩情。因為有了“五恩”的恩愛延續,才擁有現在的一切。“知恩投報”是人格中最基本的組成因素。在這一年中最美麗的春季時令,對他們的感恩和緬懷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人性彰顯。于是中國的孝親精神就在清明節前后體現得格外突出。所謂“誰言春草心,報得三春暉”。清明時節,除了天、地、神祗、祖宗的祭祀外,人們還紛紛走到先人們長眠的墳前,除雜草,培新土,燒紙錢,設供品,行祭儀,盡緬懷、悼念、感恩之情......就這樣,清明節自然地演繹成了我國人民傳統的祭祀的節日,成了最重要的祭天、祭地、祭祖、掃墓和傳承孝文化的時日。

清明節由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確切地說“寒食節”的日子是在冬至后的105天),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唐玄宗時,曾下詔欽定“寒食掃墓”為當時王公以下人員進行“五禮”中“吉禮”的必備內容之一。此后,國人就形成了在清明節前一天進行拜祖掃墓的活動習俗。“寒食”是清明時節的另一個習俗,即是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據悉,“寒食節”源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典故。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成了晉國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介子推不愿見他,早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于是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被燒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足下”的典故就源于此。

第6篇

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的構成

其構成可做如下粗略地分析:首先,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表現為物質形態的資源,是其衣食住行活動及其活動的過程與成果。從存在的樣態來看是居于文化藝術表層的、可見的物質形態的資源。從各民族衣食住行生活中的取材、結構、造型、款式、空間利用、功能分區、裝飾工藝等方面,均能體現少數民族感知、認識、想象、征服改造宇宙自然中的智慧和能力,表現出少數民族敏銳細膩的感知能力、觀察能力、認知能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審美創造能力。如秦淮以南農耕民族的服飾,燕山長城以北及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服飾,從材質、款式、制作、挑花刺繡工藝、裝飾等既彰顯地域特性、生產生活方式的特性,也標示著不同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特性。再從各民族的建筑而言,藏族、哈薩克族的帳房,蒙古族的蒙古包,傣族的竹樓,土家族、苗族的吊腳樓,羌族的碉樓,黎族的船型屋等民族建筑,無不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杰作。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其文化藝術資源的物態化載體。在物質層面從其性質來說,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是一種不同于煤炭、礦石、石油、天然氣等形態的物質資源。從其功能來說是以滿足少數民族基本生存、娛樂和審美需求為目的的物質文化。其次,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是存在于其深層的,滿足其娛樂、歸屬、信仰、心理、認知、審美的精神文化,以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等文學形式、音樂、舞蹈、美術、宗教、哲學等精神文化形式存在,積淀著少數民族千百年來對自然山川、花草蟲魚、天文宇宙、人際社會和人自身的感知、想象、理解、認識及所形成的生命觀、幸福觀、愛情觀、宇宙觀等觀念。如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就是維吾爾族與戈壁、沙漠、綠洲對話時靈魂深處的哭泣、對抗與和解、喜悅與歡樂,是肉體在時空中湮滅后精神的遺留,是集中反映維吾爾族人喜怒哀樂之情感、善與惡之認識、美與丑的觀念的藝術。以其演奏的樂器而言,就有熱瓦普、手鼓、薩塔爾、艾捷克、胡西塔爾、笛子、維吾爾族揚琴等豐富的樂器種類。從木卡姆中的幾句歌詞足以看出其功能與價值:“我的薩塔爾琴以生命的紐帶為弦,它能慰藉不幸者,予其悲愴與凄婉。我深深投入于木卡姆使之縈回于心,若耽于愛的憧憬即彈奏于伊人尊前……”[2](P10)。“心靈的秘密用文字永遠書寫不盡,愛情的神話用書卷永遠解釋不清。世上花兒有刺,珍珠與貝殼緊緊相連,哪有不受苦的手藝,不受折磨的愛情。”[2](P28)歌唱生命、愛情的魅力,解說生活的道理與人生的哲理。許多民族至今仍通過故事、民歌、諺語、神話、傳說等文學形式表達其鮮活的感知與豐富的情感。每個少數民族的表層物質文化和深層精神文化構成民族文化整體,并在不同層面表現各民族的精神及其民族個性。其豐富的存在不僅是維護民族精神文化生態平衡的基礎,也是社會轉型時期促進和豐富人的感性、心靈、情感,促進人格完善、人性升華的重要途徑,表現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層面的少數民族審美教育資源,正是當下我們急需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審美教育資源。

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的特征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資源庫,從開展審美教育的要求來說,這些資源具有以下特征:(一)原生性千百年來,由于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科學技術的制約,我國少數民族的審美實踐沒有走上職業化、專門化、學院化、理論化、系統化的道路,具有顯著的原生性,這充分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少數民族審美教育資源就是其日常生產生活本身。我國少數民族的審美活動豐富多彩,但無論音樂、舞蹈、美術、文學、戲劇,還是建筑、工藝、服飾等都不是專業化的,而是與其日常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的,可以說少數民族的審美活動就是其生活本身。在少數民族中,幾乎沒有專門從事藝術活動的職業劃分,在田間地頭,在中堂聚首,在節日禮儀,在篝火晚會,舞蹈和音樂交相輝映,人人都是歌手,人人都是舞者。在建筑群落、生產工具、日常器具、穿戴服飾上,美術、工藝無所不在,無一不彰顯少數民族對自然的感知、對世界的認識、對美的追求。因此,許多民族學家、民俗學家、人類學家感嘆,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以質樸純真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出他們“藝術化生存”的人生態度、生活方式。他們沒有專門的劇院,也沒有專門的舞臺,但是,他們生活的整個地域既是劇院又是舞臺。他們沒有專業的藝術家,也沒有專業的藝術院校,但是,他們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是民族藝術審美的傳承者。因此,要想了解少數民族的審美文化,唯一的途徑就是深入他們的生產生活。反過來,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及其文化藝術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教育資源。二是少數民族審美文化資源傳承的習得性。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的傳承十分獨特,既沒有專業的學校,也沒有專門的職業教師,家庭和社會的代際傳承是主要方式。以學習刺繡為例,刺繡是既實用又有觀賞性的十分精巧的工藝美術,對刺繡技能、技巧的傳授和學習實際上就是少數民族的審美教育。我國苗、瑤、土家、布依、哈薩克、黎族等民族在教與學兩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他們一般往往是自幼學藝,個別教授的,擔任教員的一般是祖母、母親、姐姐等親屬,而且學無定規,不用教本,完全是經驗傳授,學用結合,經年不輟。再例如少數民族的建筑,建筑的過程既是工程的建造過程,也是年輕一代向長輩學習的過程。長輩既是施工者,又是教師,年輕人既是工程參與者,也是學生。年輕人在參與實際的房屋建造過程中,自然習得老一輩的建筑技術、建筑工藝和審美觀念。三是少數民族審美資源存在形態的混合性。少數民族的藝術形式雖然豐富多彩,但大多數都和生產生活緊密相關,既包含著民族審美的精神追求,也滿足了生產生活的各種功能需要。從實踐來看,我們很難在少數民族審美資源寶庫中找出比較專門化的、純粹的藝術作品,它們大多既有其實用的價值,又有宗教的、象征的、審美的等多重精神的價值。從理論上說,審美是人類超功利的精神追求,但從少數民族審美實踐來看,這一點需要具體分析。從人類審美歷史來看,審美實踐的突破性發展在于它的獨立化,需要有職業化,使審美活動在實踐的基礎上有一個獨立發展的空間。由此看來,我國少數民族審美實踐是處在非職業化的階段,他們的審美文化產品具有功利的深刻烙印。對此,我們不能用先進與落后的標準去衡量少數民族審美藝術資源。但在理論上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少數民族審美資源的原生性正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人類審美實踐的活化石,需要大力研究、開發和利用。(二)地域性我國少數民族從地理分布上來看,呈現為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且大多居住在中國版圖的邊陲地帶。由于其分布的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各少數民族之間、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在文化藝術審美資源的占有上和審美實踐上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少數民族的審美文化反映所在地域的自然環境特色。我國少數民族居住條件差異較大,有高山,也有平原;有草原,也有丘陵和水域。蒙古族的長調、苗族的山歌等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廣漠草原和崎嶇丘陵等不同的自然環境。二是少數民族的審美文化反映了獨特的生產方式。少數民族的生產方式是其審美活動的核心內容,土家族的農耕生產方式只能孕育出擺手舞,而不可能產生反映海洋文明的漁獵工藝。三是少數民族的審美文化反映了濃厚的鄉土氣息。一定的自然條件、生產方式只能產生相應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侗族大歌和維吾爾族的木卡姆等等,它們反映了侗族和維吾爾族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從而打上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三)民族性少數民族的審美文化不是個別人的創造,而是全體民族成員世世代代審美實踐的結晶,因而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充分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少數民族審美文化反映了本民族獨特的發展歷史。我國少數民族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作為對這種歷程的反映,少數民族的審美文化是重要的載體。我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學、歌賦、音樂、舞蹈都對本民族的發展歷史有充分的表現。二是少數民族審美文化反映了本民族的獨特文化。民族文化包括許多方面,在狹義上主要是宗教、信仰、語言、文字以及風俗習慣、禮儀制度等等。少數民族的審美資源是和這些民族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共生共存的。我們不可能想象壯族的山歌用的是維吾爾語,也不可能想象朝鮮族的舞蹈表現的是對基督的虔誠。三是少數民族審美文化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各民族審美文化的主題。我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資源實際上就是展現各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寶庫。

第7篇

青島海晶化工是一家氯堿及石化深加工企業,“誠信正直、責任關懷、全面創新”是其核心價值準則。誠信正直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也是企業經營的基本法則;責任關懷是化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代表海晶自愿持續改善健康、安全和環境績效的承諾;全面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靈魂,是海晶內部活力和外部競爭力的動力源泉。海晶化工核心價值觀12個字,簡短精辟,意義深遠,它明確指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同時也明確了“我們是誰,我們的信仰是什么”,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準繩。青島海晶化工從1947年建廠至今,由投產之初月產僅為10多噸的燒堿小廠,成長為國家重點氯堿企業。2010年,海晶化工40萬t/a聚氯乙烯搬遷項目,在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董家口奠基。項目引進英力士公司尖端氯乙烯/聚氯乙烯專利技術,總投資54億元,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項目正在試車,不日將正式投產,一個“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管理現代化、環境生態化”的企業指日可待。可以說,海晶化工持續快速前進的發展史,是一代又一代海晶人攻堅克難、不懈進取的奮斗史。同時塑造了海晶化工“誠信正直、責任關懷、全面創新”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近七十年積累的豐厚企業文化底蘊,是海晶的資源,也是海晶的優勢。要充分利用報紙、網絡、微信等媒體,加大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宣傳的力度,幫助職工了解海晶發展歷程、搬遷目的、面臨形勢、發展方向。引導職工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企業的發展、創新和改革上來,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與團隊成員同心協力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要明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誠信正直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責任關懷才能安全有效,全面創新才能擁有未來。要大膽探索轉型期特點,積極挖掘轉型期新亮點,更好地塑造企業核心價值。

2青島海晶化工為什么能夠形成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及企業核心價值觀

真正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須是企業核心團隊或領導本人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是企業領導在經營過程中身體力行并堅守的理念。海晶企業文化是干部職工多年身體力行積累的,是實實在在、有目共睹的--在搬遷建設過程中,海晶始終圍繞企業重點、難點工作,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黨政工團聚合力、破難點的良好工作運行機制。更值得稱道的是,我們有一支干事創業、攻堅克難、勇于擔當的領導班子。自2013年下半年,為推進現場建設進程,公司將每周六召開的黨政聯席會地點移至新廠區。黨委委員身兼黨政雙職,黨政聯系會議制度既能保證決策準確,又能使會議決議得以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對于搬遷中重點、難點任務的有效推進、解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將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與企業實際有機結合,保證了領導班子強化深學、細照的自覺意識,并能在破解企業難題過程中去篤行、去立行立改。而班子成員飽滿的工作熱情及身置分流安置、資產處置第一線的務實作風,也是對職工最有利的示范和引領。公司領導、中層的現場值班以及與業主、施工方、監理方每周一次的現場會,保證了項目建設整體進度的有序推進。注重發揮黨員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表彰“十佳員工”“十佳女員工”及“優秀員工”等,在職工中起到較好的模范引領作用。伴隨企業面臨新的難點工作,企業不失時機出臺“八不準”等多項廉潔自律規定、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并狠抓落實,有效推動了企業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可以說,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海晶緊密結合企業實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成為我們企業管理的基本準則,成了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也正是干部職工對企業文化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才能具體踐行,并在執行中不斷完善,持續提升,從而在企業中形成一股正氣,打造出了充滿正能量的海晶團隊,使海晶企業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彰顯。

3青島海晶企業文化建設還需在實踐中持續完善,更好地塑造企業核心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金昌市| 恩施市| 佛学| 临泽县| 札达县| 泽普县| 新龙县| 南安市| 海盐县| 九龙城区| 达州市| 额尔古纳市| 行唐县| 桐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象山县| 石景山区| 左贡县| 寻乌县| 南昌县| 渝北区| 洞口县| 时尚| 凤阳县| 城固县| 辽宁省| 安陆市| 乌审旗| 刚察县| 顺平县| 时尚| 娄烦县| 阿克陶县| 尼勒克县| 罗城| 喜德县| 易门县| 璧山县| 耒阳市| 德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