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校園監管范文

時間:2023-09-07 17:29:32

序論:在您撰寫智慧校園監管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智慧校園監管

第1篇

一、上海大學校園信息化的發展和問題

近幾年來,上海大學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善的校園網基礎設施,網絡、服務器、存儲、私有云、公共數據庫、統一身份認證、一卡通系統和內容管理系統等基礎設施都已經建設完成,大部分業務部門也建設了大量的應用系統,積累了一些信息化資源以及應用服務,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教職工的科研、財務、圖書管理等業務的信息化環境,并且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但以往的應用系統通常由學校各部門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進行設計實施,所需信息基本上由各部門自行收集和保管,經常存在同一數據多次由不同部門或以不同標準重復收集,數據分散,數據標準及定義不統一,導致部門間信息傳遞困難,“信息孤島”現象嚴重,有效數據利用率不高。

(1)各個部門建設系統各自為政,分開建設,缺乏統籌規劃,重復建設比較多,系統軟件開發水平參差不齊,后期維護成本過高,安全性問題突出。還有部分部門由于對信息化不理解,對數據、需求流程的梳理和整理不清,導致無法建設信息系統(或者實施成本太大),只能依賴傳統的管理手段。

(2)學校師生在辦理跨部門業務流程(如新生報道、離校等)的時候,需要在各個不同的部門業務系統之間辦理,辦理的過程煩瑣,也不夠透明,對待問題的反饋過慢,無法滿足智慧校園的需要。

(3)各業務管理系統積累了大量業務數據,公共數據平臺只存儲學校的基本管理和核心數據,所以大部分業務數據都只保留在各個部門內部,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數據安全性缺乏保障。

(4)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交換能夠通過互相定制開發或者統一的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同步,但是定制開發、數據同步的實施成本較高,大多數高校需要依賴第三方公司實施。時間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造成各個系統的信息資源得不到綜合、有效的利用。

(5)各系統平臺的數據,尤其是各個業務部門的業務數據,缺乏統一的平臺進行分析和管理,無法快速建模、實現分析和展示。

全校各類業務系統的各自為政、數據孤島、業務響應時效差、業務系統的相對獨立等問題,造成數據邏輯的不統一,難以實現實時、高效的整體分析,是高校信息化建設正面臨的發展瓶頸。

二、上海大學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的建設

處于大數據時代,基于“智慧校園”的發展需求和總體思路,上海大學以建成學校資源集成與應用系統(URP)為主要目標,由傳統的資源建設轉向流程驅動,重點解決資源的有效監管和使用效率,教學、科研等軟硬件環境建設,日常業務處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等問題,提出敏捷開發大平臺――資源集成與應用系統的概念,立足于平臺建設和自主開發,通過“表單+流程+數據+展示”敏捷快速開發的概念,構建了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

PIM 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采用標準化的服務對流程進行分解和設計,流程的建設以表單、數據和流程為主,通過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對現有系統的整合,并以統一的用戶體驗層UI呈現給用戶。

每一項業務的開展首先需要確定訪問者的需求。對于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我們的所有流程的設計都基于工作流和表單這兩部分而建立。工作流程的開發完全在“云端”進行,開發者訪問部署在用戶環境中的InfoPlus私有云服務,即可在瀏覽器環境中完成所有的開發工作。對于可以訪問的用戶,可以精確配置表單中每一個變量在不同流程狀態下的不同增、刪、讀、寫功能,變更方便。從而能夠方便地實現不同流程狀態下用戶的不同表單字段訪問權限與可見性。在復雜的流程場景下,可以對每一個流程步驟下的最終經手人進行精確、靈活、方便的限定,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流程以合乎真實邏輯的方式進行流轉。

通過對流程本身的優化和再造,對組織架構、崗位、運行機制的分析,對大學文化和價值的提升,上海大學PIM系統實現業務流程全覆蓋,實現統一的業務辦理平臺,通過流程的不斷整合和優化,實現業務的集成,實現智能管理。PIM 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已在各業務部門使用,開發出超過100個流程,流程總量每年超過10萬條,完成與現有業務系統和數據對接,服務于全校師生,業務范圍覆蓋各主要方面。

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打破各部門、各系統間的壁壘,以先進的BPM流程服務理念,將分散在各領域的流程有效地整合起來,在幫助各系統有效實現流程貫通和數據整合的同時,可以方便地實現全校級的管理流程統計分析和優化再造,進入一個不斷提升管理效率的良性循環,形成一個真正意義的校園一站式流程服務中心。

全校各部門及師生通過在PIM系統上發起業務流程申請,被申請的業務流程自動推送至相關部門的相關處理人員,處理人員在網上進行審核,完成后自動流轉到下一個審核部門,直至該流程完成所有的步驟,申請人在此過程中可以隨時查詢所發起流程的當前進展情況。這樣大大節省了傳統辦公所需花費的時間,提高辦事效率,使業務辦理更加靈活有效。

PIM全流程模式實現網上業務辦理、網上審核和網上評價,流程清晰嚴格,實現跨部門、跨業務的智能業務推送和業務辦理,有效避免了傳統管理方法中復雜低效的弊端,詳細見PIM 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的架構。(見圖1)

上海大學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的建設,使信息系統與流程的關系也由傳統的多對一,轉變為一對一,實現了統一的數據來源,極大地減少了信息孤島,提高了管理效率。通過全面整合優化學校現有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上海大學所有數據資源的整合,讓數據資源不僅作用于傳統業務系統,而且服務于整個學校信息化的建設,也便于衍生新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的發展。

三、上海大學大數據中心和ADCP敏捷數據平臺的建設

上海大學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的發展,其核心是流程和數據的有效運用和運轉,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是充分利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技術構建,既能從宏觀角度反映學校發展變化,又能為各類人員提供具體內容的數據服務系統。借助定義好的數據分析模型,發現其中潛在的、深層次的、有價值的信息,內在關系和問題,抓住并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實現全面的智慧校園建設。

敏捷數據云平臺(ADCP)系統是上海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自主開發的數據整合系統,提供對數據的一體化訪問,可快速提供對數據系統的擴展和訪問,有效地解決了信息孤島、大數據挖掘等問題,能夠為上海大學師生提供大數據互聯網環境下的數據服務。

敏捷數據平臺通過數據引擎,實現了系統設計的標準化,其他系統只要按照標準化的接口,就可以實現和系統的無縫對接。同時擴展的數據也是標準化的,子系統只要修改接受的參數,就能實現對不同數據模型的訪問。

通過敏捷數據平臺的自動化運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開發人員的技術依賴,技術人員只需要簡單的工具向導,就能完成基本的數據模塊的擴展,非常適合高校的現實環境,節省了人力資源。

敏捷數據平臺有統一的入口和權限,日志管理入口,實現了管理的規范化,通過權限的動態調整,用戶可以對不同的模塊實現不同的操作,最大程度地在靈活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了平衡。

敏捷數據平臺基于數據引擎,數據引擎封裝了對底層數據的訪問,通過對底層數據引擎的修改,數據平臺就能支持不同的數據云平臺,提供了更強大的擴展性。

敏捷數據平臺依據上海大學數據管理要求,整合各類型數據系統。同時PIM流程與智能管理平臺中所有的流程數據、權限數據都會匯總到ADCP平臺中,實現集中式分級授權管理。業務流程系統開發過程中涉及的數據交互、后臺數據的查詢、數據狀態的展示都需要數據平臺的支持。

以ADCP敏捷數據云平臺為核心的大數據中心實現全校數據“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統一使用”的模式,通過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提升數據質量與數據使用效率。通過對數據模型的處理和分析,能夠有效抓取全系統管理關鍵績效指標的發展狀態和歷史數據,并進行多維度的分析,為學校、學院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和工作規劃提供科學依據。(見圖2)

四、上海大學BI數據智能決策平臺的發展

在上海大學大數據平臺框架和ADCP敏捷數據云平臺的支撐下,上海大學BI數據智能決策平臺通過數據抽取、數據建模、數據分析和圖形展示等方法,實現現有數據的可管理性和可用性,并為學校服務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依據,直觀可視的數據分析與處理為學校管理層提供“一站式”決策支持系統――上海大學發展狀況管理駕駛艙。

學校根據全系統管理的內在需求,研究提出可以反映學校發展狀態的近400項指標,通過將采集的數據形象化、直觀化、可視化,以動態圖表進行展示和分析處理,并通過對多年來的指標數據進行提取和分析,形成數字上大發展報告,為學校領導層戰略決策提供有利支持。

管理部門通過對學校師生一卡通、門禁、消費、學習、生活等狀態指標的分析,有效掌握師生的學習、生活和消費習慣及動態變化,以期師生的校園生活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針對性的服務,同時也為管理機構的科學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后勤管理駕駛艙展示了上海大學師生在各食堂的消費情況,對不同食堂、不同消費人員類型、不同地區學生、困難學生分別進行了橫向與縱向對比分析,為后勤集團提供服務決策依據,有效掌握師生的消費習慣及動態變化,以期師生的校園生活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便利服務。(見圖3)

五、上海大學智慧校園的發展

上海大學正在建設智慧校園,其核心是數據,數據平臺的建設是關鍵,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是充分利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技術構建既能從宏觀角度反映學校發展變化,又能為各類人員提供具體數據內容的數據服務系統。借助定義好的數據分析模型,挖掘其中潛在的、深層次的、有價值的信息,發現內在關系和問題,抓住并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實現全面的智慧校園建設。

數據驅動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石,流程驅動則是智慧校園建設的紐帶。它打破了各部門的系統屏障,整合原先各部門的歷史數據,實現數據共享,統一管理數據資源,提升數據價值。統一的表單樣式也讓辦理人員更易操作,流程發起人也可通過平臺實時掌握流程進展狀態,用戶體驗度更高。

第2篇

學校現有教職工34人,招生覆蓋四村一社區。現有教學班10個,學生346名,幼兒班2個,學生57名。80載滄桑歲月,厚重了學校的文化。培養出了一大批諸如艾道淳主任等在各行各業卓有建樹的優秀學子,學校先后獲得“市級安全文明校園” ,區級“文明禮儀示范學校”“語言文字示范學校”“文明單位標兵”“特色教育學校”等殊榮,辦學水平多次被評為區一等獎。

近年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學校內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設施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隨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進的班班通設備和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為我校的教育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下面我將這項工作的具體情況給領導們做個匯報:

一、關于設施的配備情況

近兩年里,在區教委、區技裝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高標準的完成了智慧校園的建設。

1. 學校所有的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及投影儀,投入資金39萬元。

2. 學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裝知識點測評與學習系統(暢言智慧課堂系統),投入資金20萬元。

3.學校所有學科教師配備教學平板電腦,投入資金15萬元。

4. 學校微機室完成了英語聽說模擬考試系統的建設,同學們可以在計算機教室完成在線的英語考試,投入資金2.5萬元。

以上四項,總計投入資金76.5萬元。

二、關于設施的使用情況

由于我們學校地處山區,各種信息同城區比較,相對閉塞,但智慧平臺的建設,將學校各自獨立的資源及服務系統進行了統一,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不但為老師們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好的空間,實現了平臺軟件和學校硬件之間的無縫對接,有力地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具體使用情況如下:

1. 落實主體責任,實行專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臺建立后,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學校對此項工作進行了細致的分工,明確了一名副校長分管智慧平臺工作,由教導主任主抓教師培訓,信息技術教師主抓技術支撐和平臺維護,后勤主任負責資產管理和設備送修。

2.創新培訓方式,教師學有所得

智慧校園設施剛一到位,我校及時與區技裝中心和科大訊飛公司一道,就教師培訓內容和方式進行了多次交流。對教師在智慧平臺的使用上,進行了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全面了解教師在使用中的情況及培訓需求,既有教師面上的全員培訓,滿足教師培訓共性的需求;也有某個方面的具體指導,滿足教師的操作實際,做到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機結合。

3.明確使用目標,人人參與應用

學校對全校34名教師明確了使用目標,全體教師在臨空智慧教育平臺上注冊了賬號,進行了網上的研修培訓,全體教師都能在平臺上下載電子教材、教學資源,學校也要求凡在教室、功能室上課,均要使用智慧平臺,同時做好班班通使用登記。教師的“教、學、考、評、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均要求在平臺上完成,學校進行的定期檢查。

4.有效利用科研,提高課堂效益

為更有效的提高智慧平臺使用效果,學校專門申報了區級科研課題《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整合策略教學研究》,把研、訓、教融為一體,最大程度的提高運用水平及教學效果。目前,我校全體教師都能利用教師機上課,教師能在教室的任意角落控制教學,能有效地避免教師在講臺上擋住部分學生視線的不利因素。通過信息化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

5. 充分整合資源,做到共建共享

智慧平臺實現了教學、教研資源的匯聚共享。學校有計劃的將教學課件、課程設計、一師一優課、微課等資源充實完善,教師將優選后的課件、資源為己所用,避免了教師們重復制作而浪費時間和精力,并讓老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有效指導自己的教學。教師還通過空間將自己的資源進行分享。不僅能促進教師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與討論,還可以匯聚到校本資源庫或資源中心,實現資源更大范圍的輻射。

6. 加大家校互動,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師盡力用好智慧平臺的同時,學校還將智慧平臺向部分有條件的家長進行開放,家長通過平臺賬號,與教師、孩子互動,實時地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接收學校通知信息。通過此種方式,爭取了家長的積極配合,形成強大教育合力。

三、對智慧校園工作的一些建議

1.增加網絡的帶寬。學校現在使用的城域網由于建設年代較遠,帶寬只有10M,只能滿足一間辦公室一臺計算機,一個網點。現在每個教師都需要平板下載資源,再加上教室、微機室的幾十臺電腦同時上課,網速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要下個資源往往要等上好幾個小時。為確保使用效果,現在急需加大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對校園的覆蓋范圍,教室要有網點,辦公室每個老師要有網點,并保障有足夠的帶寬進行支撐。

2.加強設備間的技術融合,促進設備的高效使用。我們要打破各種設備之間的各自為主的現象,加強各種設備的技術融合與支持,讓老師們更加方便、高效地使用一體機、投影儀、平板電腦等設備來為教學服務。

3.建立設施設備的使用保障體系。當設施設備出現故障時,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排除故障,提高設備使用效果。如果一旦出現故障,遲遲沒法處理,很容易造成設備的閑置。

第3篇

關鍵詞:成員特質 監事會 治理績效

特別是2005年我國新修訂的《公司法》對監事會組成、任職資格以及職權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監事會治理績效問題更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與1999年頒布的《公司法》相比,我國2006年開始執行的《公司法》是否對監事會治理績效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國監事會治理績效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已有研究表明,對于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圍繞于監事會的總體特征展開,除獨立性影響因素外,監事會成員的個體特征對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影響并未得到深入探討。本文將以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我國監事會成員特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的相關性進行實證檢驗。

一、文獻綜述

(一)監事會治理績效研究 監事會治理績效的發揮關系著廣大股東的利益和企業價值的實現。但是對于監事會治理績效的認識,學術界并不統一。謝德仁(2006) 基于對審計委員會本原性質的認知,建議將監事會改造為符合其本原性質的審計委員會,但鑒于習慣等原因,在名稱上還可以稱為監事會,事實上這一觀點意味著監事會制度的取消。而李維安等(2006)基于南開大學公司治理評價系統的指數描述統計和回歸分析,發現民營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狀況略差于國有上市公司。就監事會運行狀況而言,二者相差不多;就監事會結構與規模狀況來說,民營上市公司顯著弱于國有上市公司;就監事會治理水平對公司績效的影響而言,監事會仍應作為法定的公司監督機構發揮監督作用。之所以產生上述差異,主要是因為已有研究對監事會治理有效性的認知,大多是基于實踐中的個案,或是通過計量分析來驗證監事會治理對績效的影響,或是著眼于英美獨立董事制度成功的經驗,強調獨立董事制度對監事會制度的替代,而不是在綜合考察監事會制度形成過程中的路徑依賴性與內外部治理機制之間關系以及實施中的經濟合理性基礎上所做出的綜合判斷,致使對同一制度安排存在著諸多不同的爭論。

(二)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 哪些因素會影響監事會治理績效的發揮呢?鐘良、石水平(2007)將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特征分為監事會總體特質和成員特質兩類。監事會的總體特質包括監事會的規模,會議次數等;監事會成員特質包括監事的獨立性、年齡、職業特征、學歷、持股情況,兼職情況等。關于監事的獨立性,Hamel等(1998)、Massen和Denbosch( 1999),Dahya和Xiao(2003)研究發現監事會的獨立性不足降低其治理績效的發揮。劉立國和杜瑩( 2003) 發現,監事會規模與監事會治理績效負相關,因為企業為了掩飾舞弊問題而設置了更大的監事會。薛祖云和黃彤(2004)發現,監事會會議次數、監事會規模等與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存在顯著正相關,間接證明了上述因素對監事會治理績效的作用。王世權(2006)得出結論,監事會治理績效在國有和民營企業影響不同,股權制衡度高的企業更有利于監事會治理績效的改善。王彥超、辛清泉和王婭婭(2007)發現民營上市公司的監事會治理績效要優于國有企業。但是,在民營企業中, 隨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上升, 監事會治理績效呈現輕微下降趨勢。而在國有企業中,隨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增加, 監事會治理績效呈現增強趨勢。這說明, 監事會制度是一種依賴于產權安排的相機治理機制。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委托理論是公司監事會制度產生與發展的基石。監事會成員的特質包括監事會成員的持股情況、職業特征,兼職情況等,能夠影響監事成員監督過程的能力和意愿,從而決定了監事會的公司治理績效。

(1)監事會成員持股與監事會治理績效。Alchian和Demsets(1972)提出,為了調動監督者監督的積極性,監督者應成為公司的剩余索取者。但王彥超、辛清泉和王婭婭(2007)的論文發現監事持股與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負相關關系。我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是國家所有制,這種法人治理結構帶有一定的虛擬性。上述治理要素中,具有監控權的股東會和監事會成員的直接經濟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脫節,具有決策經營和管理權限的董事長、總經理和各部門負責人的經濟利益也與企業整體利益存在非一致性,甚至矛盾性,往往導致企業權力過分集中,權力和責任極不對稱,內部制約機制失效,對監事成員的激勵行為也將失去作用。據此,本文提出假設:

假設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非國有企業監事持有本企業股份與監事會治理績效正相關,而國有企業監事持股則與監事會治理績效不相關

(2)監事會成員職業特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劉銀國 (2004)指出,改進監事會成員的知識結構可以提高監事會監督水平和效率。監事會成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監事會治理效果。原則上講,監事會成員應當熟悉并能夠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度;具有財務、會計、審計或者宏觀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比較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判斷和文字撰寫能力,并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監事具有相關專業知識有助于提高監事會治理績效

(3)監事會成員兼職情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監事會成員在其他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兼職,將加重他們的工作負擔,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削弱他們的監督能力。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監事在其他企業兼職會降低監事會治理績效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我國新《公司法》于2005年進行修訂,2006年開始實施。因此,選取新《公司法》實施前后2002年至2009 年共8年的深滬兩地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新修訂《公司法》后,通過對監事會組成、任職資格以及職權等方面的補充和完善,監事人力資本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績效是否得到改善。選取2006—2009年深滬兩地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目前我國監事人力資本對監事會治理效果的影響問題。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監事會報告資料取自巨潮咨詢網與和訊網。本文的初選樣本包括深滬市2002年至2009年年度財務報告審計中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非標準意見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共1067個樣本,剔除:(1)未披露監事會公告的公司;(2)財務指標和監事會的有關指標不全的公司;(3) CSMAR 數據庫與公司財務報告存在差異的數據,最終得到915個檢驗樣本,其中2006年至2009年共計474個檢驗樣本。

(三)變量定義和模型建立 表(1)中列示了本文研究所需全體變量的名稱及操作性定義。本文將2006 年至2009 年中的混合數據,建立Logistic 邏輯分析模型進行回歸分析,檢驗監事會成員特征對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影響方向和程度。模型形如下:

Logit(performance)=ln(p/1-p)=α0+β1HOLD+β2PROFESSIONNAL+β3PATIME+β4NUMBER+β5MEETING+β6FIRSTSHARE +β7BIG10+β8SIZE+β9INDUSTRY+β10INDURTRY+ε

其中α0為截距項,β1 ~β13 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三、實證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本文對樣本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1)監事會治理績效的描述性分析。從2002年至2009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被注冊會計師發表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共計915家,其中新《公司法》實施前2002年至2005年441家,實施后2006年至2009年474家。各年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分布情況見表(2),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占各年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比重最高,其次是保留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樣本數據中沒有公司被發表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監事會會議決議公告對審計意見的態度如表(3)所示,分為支持和不支持兩種。監事會支持外部監督機構的意見,對財務報告發表獨立的看法,意味著監事會治理作用的發揮。通過比較可以發現,2002年至2005年新《公司法》實施前,監事會發表支持審計意見的公司共計144家,占樣本總量的32.65%,而2006年至2009年《公司法》實施后,發表支持審計意見的公司共計203家,占樣本總量的42.83%。這說明,新《公司法》實施后,通過對監事會組成、任職資格以及職權等方面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監事會對外部審計意見的支持態度提高了10個百分點,監事會治理績效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還應看到,2006年至2009年監事會發表不支持審計意見的公司共計271家,占樣本總量的57.17%,說明我國監事會雖然發揮了公司治理的作用,但效果尚待加強。(2)解釋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表(4)給出了模型中2006年至2009年新《公司法》頒布后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并區分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分別進行統計。全部樣本統計結果顯示,股權制衡度的標準差在全部樣本中高達11.47936,說明我國不同企業間股權制衡度差異較大,最小值為0.5482595,而最大值高達75.346154。監事會的規模和會議次數在不同企業差異也較大,有的企業監事會人數只有1人,未達到《公司法》規定3人法定標準,有的企業監事會人數高達12人,但平均來看,監事會人數還是以3人居多。監事會議次數最小值為從未召開監事會議,最大值為10次,說明不同企業監事會運行狀況也各不相同。通過對比表中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部分可以看出,國有企業監事持股人數占監事會成員總人數比例的均值為0.1496205,略高于給非國有企業的0.1030609,說明國有企業的股權激勵略高于非國有企業。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兼職情況在國有和非國有企業沒有太大的差異,均值變化不超過0.01。因此本文認為在我國制度下,考慮監事成員持股的激勵效果問題,區分企業性質將比忽略企業性質的做法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二)相關性分析 在做實證回歸之前,首先對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Pearson雙邊檢驗,表格在此省略。經過檢驗發現監事持股情況與監事會成員職業背景、是否兼職、監事會規模以及公司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說明監事所從事的職業和是否在其他單位兼職對監事會成員的持股意愿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監事會成員是否兼職與公司規模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公司規模越大,占用監事的時間可能越多,會降低監事在其他公司兼職可能。監事會規模與公司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說明規模大小將影響監事會的設立狀況。監事會會議次數與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為國內十大事務所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說明公司監事會的運行狀況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選擇有較大影響。用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時,如果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過大,可能對模型產生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影響,最終影響回歸結果的可靠性。以往的研究,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大于0.7時,嚴重多重共線性可能影響回歸結果。檢驗結果顯示,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259,遠遠小于0.7,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很小。

(三)回歸分析 監事會成員特質與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全體樣本的擬合統計量sig值為0.421,國有企業擬合統計量sig值為0.640,非國有企業擬合統計量sig值為0.110。此處,零假設為方程對數據的擬合良好,模型的sig>0.05,證明不足以在這個檢驗中拒絕零假設,方程擬合情況良好。回歸分析結果顯示:(1)監事會成員持股與監事會治理績效。全體樣本下的監事會成員持股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但并不顯著,監事會成員持股使監事會支持審計師意見的概率比不支持審計師意見概率增加比數比Exp(B)為2.016。國有企業監事成員持股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負向影響,但并不顯著,監事會成員持有本企業股票使監事會支持審計師意見的概率比不支持審計師意見概率增加比數比Exp(B)0.695。而在非國有企業中結果卻恰好相反,非國有企業監事成員持股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監事會成員持有本企業股票使監事會支持審計師意見的概率比不支持審計師意見概率增加比數比Exp(B)7.521。在國有企業所有權人缺位的情況下,隨著監事持股人數的增加,監事會不但沒有發揮治理作用,反而降低了治理績效,股權激勵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而在非國有企業,通過增加監事會成員持股,可以有效的調動了監事執行監事職責的積極性,提高監事會治理績效,支持了假設1。

(2)監事成員職業特征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回歸結果顯示,全體樣本下的監事會成員職業特征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負向影響,且在5%的水平下顯著,即監事會成員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使監事會支持審計師意見的概率與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使監事會支持審計師意見的概率的比值為Exp(B)0.604。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監事成員職業特征也都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負向影響,且國有企業負向關系的顯著性水平為5%,說明監事的職業特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的負相關性在國有和非國有企業中基本一致。這一結論與假設2相反。這表明監事會成員具備相關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反而降低了監事會治理績效。

(3)監事會成員兼職情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全體樣本下監事會成員兼職情況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負向影響,且在10%的水平下顯著,即監事會成員在其他企業兼職使監事會支持審計師意見的概率比不支持審計師意見概率增加比數比Exp(B)0.533。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監事成員兼職情況也都對監事會治理績效存在負向影響,且非國有企業負向關系的顯著水平為10%,說明監事成員兼職情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的負相關性在國有和非國有企業中基本一致。這一結論與假設3一致。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進一步檢驗模型結果的可靠性,本文以證監會查處的公司違規事件作為監事會是否具有治理績效的替代變量,對回歸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測試。由于版面限制,具體回歸結果不在本文中列示。

四、結論

本文以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是否認同審計意見的獨立意見作為監事會治理績效的替代變量,從監事會成員特質的角度探究影響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因素。結論如下:(1)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績效的整體水平還較低。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嚴重違規事件屢屢發生,中小股東利益頻頻受到侵犯,證券市場秩序混亂,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上市公司的監事會沒有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使董事會和經營層的違規行為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糾正所致。監事會治理作用的發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監事會的總體特征是監事會進行公司治理效果優劣的直接影響因素,而監事成員特質是監事會治理績效大小的決定因素。因此,應該對監事會治理績效的影響因素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2)監事會持股作為一種激勵措施在不同性質的企業有著相反的效果。在非國有企業中,通過監事成員持股,有效地提高了監事會的治理績效;而在國有企業中,由于所有權人的缺位問題,監事持股反而起了反作用。因此,在對監事制定激勵措施時,應考慮企業的性質區別對待,保證激勵措施的有效發揮。(3)監事會成員職業特征與監事會治理績效負相關。監事會成員的素質正在逐年提高,監事會成員中也不乏大量專業人士的存在,但是在對監事會的數量和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要注意監事會內部在財務會計、法律、經濟管理等專業知識結構上的合理搭配,以及監事會成員獨立性的加強。(4)監事會成員兼職情況應該盡量減少。目前,上市公司的監事中存在著大量的兼職監事,在這些監事能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不會影響監事會的治理績效。但是,本文發現有些監事甚至在5家以上上市公司兼職,這說明這些監事往往是上市公司的“擺設”,而沒有真正的發揮監督、治理的作用。因此,要想使監事真正發揮效用,應盡量減少兼職監事,增加專職監事。

參考文獻:

[1]王淑慧、童寧、周昭:《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評價實證研究》,《河北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2]鄭伯陽、豐華、劉家國:《河南省國有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現狀與公司績效》,《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3]薛祖云、黃彤:《董事會、監事會制度特征與會計信息質量》,《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1期。

[4]李維安、王世權:《中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績效評價與實證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05年第1期。

[5]卿石松:《監事會特征與公司績效關系實證分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6]李維安、郝臣:《中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治理評價實證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7]王世權、李維安:《監事會治理理論的研究脈絡及進展》,《產業經濟評論》2009年第3期。

[8]劉立國、杜瑩:《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003年第2期。

[9]王世權:《上市公司大股東與監事會治理》,《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10]王彥超、辛清泉、王婭婭:《所有權安排與監事會治理效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發現》,《南方經濟》2007年第3期。

[11]Renaud, Achilles,Das Recht derActiengesellschaf ten, Leipzig,1875.

[12]Dahya, J., Karbhari, Y.and Xiao, J.Z., The Supervisory Board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Problem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Remedies, Asia Pacif ic B usiness Review,2002.

第4篇

關鍵詞:智慧校園 云計算 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4-0000-00

隨著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能醫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設都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智慧校園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也應該抓住機遇,圍繞“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諧的校園。智慧校園,重在智慧,是在數字校園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來的,數字校園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組建的數字資源優化共享的虛擬教育環境。隨著各方面投入的逐漸增多,數字化校園在給廣大師生帶來便利的同時,實際應用尚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園從數字校園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充分利用原有平臺,同時又有自身特點,即:要有統一的基礎設施平臺,能保證有線和無線雙網覆蓋;要有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1 智慧校園概念及特點

智慧校園是近幾年的一個新概念,傳承了數字校園,智慧城市的新方案。嚴格意義上講,國內高校尚未真正實現智慧校園,但是隨著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高校也正逐步想智慧校園邁進,以期提供更好的校園環境。智慧校園的應用要依賴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的廣泛推廣,以此為依托將教育成果,圖書資源以及科研項目等進行整合,從而在全校范圍內實現教職工,學生的交流以及學校內部資源的交互,使得各項應用靈活便捷,實現了智能化的校園服務管理模式。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在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食堂等與師生密切相關的場所按照智能傳感器,通過網絡連接形成“物聯網”,最終實現系統互聯,資源整合。智慧校園在特征上講,有三個核心亮點:一是作為一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它提供的是個性化定制式服務;使廣大師生能全面感知智能服務;二是信息服務通過互聯網的橋梁,能更便捷地融入到各個領域,各部門實現互聯和協作;三是智能化的服務平臺,讓每個體驗者都能以全新的模式體驗智能服務,同時能為學校和外界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平臺。

2 智慧校園的關鍵技術

2.1 云計算

云計算是一個近幾年定義的新概念。從技術層面來講,云計算有創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網格技術、數據虛擬化以及并行運算等多項技術,重新定義的一種新模式。云計算的定義可劃分為很多種,但是從基本原理上講大致相同, 云計算是利用網格技術使計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簡單的來講,就是用戶只要可以聯網,就可享受服務,任何聯網的應用,都具備成為云計算平臺的潛力;多個用戶可以分擔超級計算機成本,大大節省開支;用戶利用云計算平臺所提供的計算能力,并且充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開發個性化的應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聯、云安全以及云存儲等可以在校園建設上大顯身手。

2.2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從字面上講是萬物相聯的互聯網。它是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它包括互聯網及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兼容互聯網所有的應用,但物聯網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設備、資源及通信等)都是個性化和私有化。

物聯網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3個重要特征。在具體的物聯網應用上主要依靠三項關鍵技術:(1)傳感器技術,通過計算機處理把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2)RFID技術,它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在自動識別、物流管理中應用廣闊;(3)嵌入式系統技術,綜合軟硬件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和電子應用技術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進行快速處理。物聯網技術實際用途主要在智能標簽和智能控制,實現遠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聯網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學工作,達到“智慧”狀態,提高校園工作水平,改善學校服務管理能力。

3 結語

智慧校園的發展依靠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服務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數字化校園的平臺上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為移動互聯校園資源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由于智慧校園屬于新技術的探索和學習,就學校而言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時代的進步,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將日臻成熟,在學校中已經建設好的數字化校園的基礎上,分步驟的建設,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提倡綠色節能減排的風氣,為學校師生和管理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應用。使智慧校園爭取早日成為教育教學領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幟,開創新時代教育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5-39.

[2] 呂倩.基于云計算及物聯網構建智慧校園[J].計算機科學,2011(10A):18-21.

[3] 林成.智慧校園及其相關技術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3):210-211.

第5篇

>> 智慧校園建設中的關鍵問題探究 數字化港口建設中的關鍵問題與風險管理 淺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高校信息化建設中云計算技術運用的關鍵問題研究 淺究公路施工建設中工程經濟的幾個關鍵問題 探討信息時代背景下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關鍵問題 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應當注意的關鍵問題 高職院校MOOC建設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高校師德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關于高校校園籃球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低碳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 “數字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智慧校園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智慧校園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物聯網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1.11.

[2]程艷旗.浙江大學智慧型校園探索[DB/OL]. ,2010.12.

[3]周凱.上海交大首創“智慧泛在課堂”[N].中國青年報,2011-11-10.

[4]魯東明.信息化VS高等教育創新-融合-發展[D].2011.4.

[5]湖南青果軟件有限公司.山西師大數字校園建設方案[D].2011.11.

[6,8,9]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新一代網絡建設理論與實踐(上)[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3.

第6篇

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是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實際步驟,也是著眼長遠建設,推進各級機關更新觀念、轉變職能、健全機制、改進作風的重要措施。縣黨政主要領導多次強調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性,要求定了的規矩就要堅決落實,務求抓出成效。

一是形勢發展的需要。xx開發建設給xx帶來歷史性的機遇,必將譜寫xx歷史的新篇章。目前我們xx發展的勢頭已經開始顯現,在這種令人振奮的形勢下,怎么搶抓機遇,迎勢而上,發展自身,這對于各級干部來說是一個考驗,是對我們整體素質和能力的考驗,每位干部必須冷靜思考,認真對待。要經受住這次考驗,真正抓住機遇,把未來xx建設好,從根本上講,就取決于每位干部以怎樣的精神狀態,怎樣的發展能力,怎樣的外在形象,怎樣的工作效能來迎接挑戰、迎接考驗。回答這些問題,那就要求大家有一股強勢的干勁,有一個拼搏的精神狀態,有一身過硬的本事。實現這個目標,途徑只有一個,就要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要堅持勤政、廉政、能政,不斷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好。這是歷史負于每位干部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二是改進機關工作作風的需要。目前,我部干部隊伍素質、工作作風都是好的,絕大多數同志都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真抓實干,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高度來看,與形勢要求還存在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有的干部忽視學習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工作能力與崗位要求不相適應;有的同志大局觀念淡薄,缺乏主動服務的意識和顧全大局的胸懷;有的干部安于現狀,得過且過,習慣于按部就班,照抄照轉,墨守陳規,缺乏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精神等等。因此,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正當時日。

三是提高機關干部綜合素質的需要。干部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整體工作水平的高低。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不斷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開創工作的新局面,組工干部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綜合素質。一是善于學習。學理論,學政策,學知識,學業務,在學習和實踐中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增長才干,不斷提高本領,便自己思維與時俱進,思考的問題、謀劃的事情達到科學性、合理性。二是勤于思考。業精于勤,事成于智。要干一番事業,把我們每項工作做得最好,就要舍得下功夫,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在刻苦敬業中,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踏實干事。無論是落實上級部署,還是解決工作中的問題,都要求干部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反對表面文章;提倡當機立斷,反對縮手縮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扎實的工作干勁,做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干工作的模范。

二、按照要求,從我做起,推動我部機關效能建設向前發展。

一是重視文件的學習。學習好《行政許可法》、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公務員法》、縣委縣政府的《貫徹市委市政府優化發展環境若干規定的實施意》等法律法規和省市縣優化發展環境的有關文件。通過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營造人人講效能的濃厚氛圍,切實增強機關干部的效率意識和服務意識,調動參與機關效能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為人民,促發展的本領,為全面推行機關效能建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各科室負責人應當帶頭認真學習,并抓好科室其他干部的傳達學習。

二是認真抓好責任分解。隨著機關效能建設的推進,我部各科室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將發生一些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運行模式將有所不適應。當前,我部先進性教育活動已完成,并要進行“回頭看”工作。各科室要結合先進性教育“回頭看”活動,按照各自職能特點,對本科室原來的職責、流程、考評標準等進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制定出具體貫徹落實的實施細則。通過加強責任分解,進一步明確各科室的責任,把機關效能建設的責任,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頭上。

三是切實履行職責。進一步完善落實組織部各項規章制度和目標管理崗位職責,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和“嚴、細、深、實、快、好”的要求,對干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四是改善服務態度。以科室為重點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工作人員文明禮貌,接待群眾熱心、耐心、誠心,無冷、橫、硬現象,徹底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

五是提高工作效率。公開崗位職責、辦事程序、辦事時限、工作紀律、監督電話等內容,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簡化辦事程序,徹底解決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

六是務求工作取得實效。要處理好機關效能建設與隊伍建設的關系,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處理好加強領導與全員參與的關系,做到上下聯動;處理好嚴肅查處問題與大力宣揚先進的關系,堅持從嚴治部;處理好扎實工作與采取必要形式的關系,做到形式與效果的統一。把機關效能建設與部機關開展的“創建文明機關、樹組工干部形象”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機關形象人人有責,人人都是機關形象”的責任意識,貫穿到各項工作和為群眾服務中,真正改進工作,轉變職能,增強素質,規范行為,提高辦事效率,取得實效。

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措施,確保我部機關效能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健全機構。為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的領導,組織部成立由xx任組長,xx部長、xx部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機關效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部辦公室),負責整個效能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督導。各科室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自查整改。以組織召開服務對象意見征詢會為主要形式,廣泛征詢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對照群眾意見和建議,結合自身實際,認真進行自我剖析、查擺問題,制定整改措施,積極整改。自查和整改情況及時報縣機關效能建設辦公室。

(三)日常監督。為方便黨員群眾及時監督,部機關設立意見箱(干部監督信箱),開通熱線監督電話(xxx),對群眾咨詢問題認真解答,對投訴的問題及時處理,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聲。

第7篇

關鍵詞: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典型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逐步開展,在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數字化校園平臺、校園資源管理系統等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和突破。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發展理念相繼提出和實踐應用。2010年,浙江大學提出了“智慧校園”建設理念和應用框架,從而促使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全面向智慧校園建設邁進,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1智慧校園關鍵技術簡介

智慧校園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傳統數字化校園技術以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平臺等技術,其中物聯網技術主要包括RFID、無線傳感器、視頻監控等感知設備技術的應用,應用物聯網技術能智能感知物體,將各物體連通起來,實現物物相連;云計算技術是通過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網格計算、虛擬化等技術應用,將不同城市、不同校區、不同系統資源整合起來,通過網絡連接訪問資源;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專門用于處理結構復雜海量數據,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技術、數據預處理技術、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分析/挖掘技術、數據結構展現技術等;移動互聯技術是將移動通信與互聯網進行結合,為移動終端用戶提供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移動網絡數據、語音、媒體及各種網絡信息資源服務;社交網絡平臺包括校園BBS、騰訊、人人網、開心網等,學生等用戶群體通過社交網絡平臺可以獲取各種社交信息,展現自我以及進行營銷推廣等,也可以作為學習交流的場所。

2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典型應用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平臺等關鍵技術可以應用到智慧校園校園管理各個方面,主要應用見下圖所示。

2.1 智慧校園生活

智慧校園智能卡、家校通、虛擬校園等能夠為師生帶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服務商融合3G與物聯網等技術,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務,將門禁、食堂就餐、銀行支付、借書、職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體。學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園超市刷卡消費、憑智能卡進入宿舍、到圖書館借書等,教師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銀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設施及數據庫中心與智慧校園數字化校園平臺數據中心進行連接,可以通過訪問校園數字化平臺,調取一卡通數據,并將學生考勤、借書、宿舍就寢、食堂消費等數據信息呈現給用戶及管理層。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園數字化平臺中使用信息系統、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構建家校通平臺,使人、物、事之間聯系更加緊密,通過網頁平臺、短信、微信等信息傳輸渠道,實現學生、家長及老師之間信息互通互動,輔導員、班主任、任課老師可以隨時將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反饋給家長,家長也可以在家校通平臺上查詢教師信息、教師對學生評價及批語、學生生活學習情況等。

2.1.3 虛擬校園

在智慧校園數字化校園平臺中利用移動互聯、物聯網、數據建模等技術構建虛擬模擬校園,將校園環境面貌、風格特點等生動呈現用戶面前,并提供服務導航。師生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終端進行連接訪問,進入虛擬校園,根據服務導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園動態,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務。

2.2 智慧教學、智慧圖書管理

智慧校園中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能實現智能教學管理,為師生提供智慧學習環境,師生能夠智能感知學習環境、識別用戶特征、整合呈現各種學習資源、智慧課堂教學、自動記錄用戶各種學習記錄等。

2.2.1 智慧課堂

智慧校園中利用云計算、數據建模、物聯網等技術構造智慧學習課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設備技術可以自動識別師生身份,經過身份認證進行智能連接,利用云計算技術將校內外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資源服務,智慧課堂以模擬教室形式進行智能課堂考勤、智能課堂舉手提問、智能課堂教學、作業布置等,智能課堂考勤使任課教師對缺課的學生一覽無余,極大方便了任課教師教學,同時也給學生以極大的自由學習空間。

2.2.2 智慧圖書館

智慧校園中利用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化設備技術等打造智能圖書館,為師生用戶提供智慧化圖書管理服務。智慧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的高端應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簡稱ICT)技術,能夠對用戶身份進行智能識別,為用戶提供座位預約、圖書資料查閱等服務,具有知識共享、服務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圖書館大大拓展了圖書管理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

2.3 智慧學生管理

智慧校園利用二維碼、RFID射頻、無線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以及GPS、GSM等移動通信技術,為學生制作智能學生證,并實現智能學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學生證

智慧校園智能學生證一般由GPS模塊、RFID模塊、GSM模塊、主控制器、讀卡器構成。學生擁有智能學生證可無障礙進入校園,門禁設備采用非接觸式,可以遠程讀取學生證信息并自動識別,能自動判斷學生進出校狀態,系統能自動識別和采集信息,并自動將進出校門信息發送到系統指定的手機上,并且通過數字化校園平臺系統可以調取系統采集的學生進出校園等活動情況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傳統的信息系統技術外,還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學生身份智能感知識別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動互聯、GPS等技術實現系統智能訪問連接及身份認證。智能宿舍管理系統能夠通過智能學生證、智能卡等采集到學生身份信息,并進行智能識別定位,從而實現學生歸寢、缺寢等方面智能統計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園中利用數字化校園平臺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等為教師提供功能強大的科研管理服務及創新協作平臺。通過采集建立規范合理的單位、部門及個人知識數據庫,為學校科研人員提供知識資源服務。通過創新協作平臺,課題參與者可以查詢、申請國家、省、市以及校級科研項目,可以提交科研結題等資料,同時還可以查詢課題組成員信息,能給項目成員發送有關課題任務通知等,項目組成員可以查詢自己參與的課題進度、取得的課題成果等,從而提高科研協作創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園安全智能監控管理

智慧校園中利用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建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該系統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無線傳感器、二維碼、視頻監控等設備和技術,能夠全面、準確的感應、識別、收集校園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過無線網、有線網、移動網等網絡進行信息傳遞;同時系統使用先進的數字模擬及建模技術,形成清晰的監控視頻圖像;系統還可以對收集到的信息、模擬圖像及校園情景,進行初步判斷,對異常情況能夠及時進行報警,從而降低校園安全風險。

2.6 智慧門戶及社交網絡平臺

智慧校園擁有智慧化的門戶網站和數字化校園平臺,且門戶網站、數字化校園平臺與各資源信息系統相連通,消除信息孤島,能夠根據用戶個性需求提煉有價值的信息,生動呈現給用戶參考使用。另外在數字化校園平臺上增加校園BBS社交網絡平臺,平臺模塊包括校園社團、院系交流、電腦科技、休閑娛樂、談天說地、實習就業、勤工儉學等,師生可以進行注冊登錄訪問和瀏覽平臺各模塊,并根據自身需求有關信息等,校園BBS為師生提供一個可靠安全的學習交流場所。

3 可能遇到的問題

智慧校園建設能提升學校管理效率,為師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資源服務,能促進學校改革創新發展,對學校辦學層次和水平提升意義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園中使用到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屬于前沿技術,采用到的設備可能會比較貴,技術創新性很強,服務費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園建設投入較大,部分高校可能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目前,智慧校園還處于應用嘗試探索階段,存在建設周期長、重全局性等問題;另外,智慧校園各種感知設備技術的全面應用,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對這些數據信息如何安全保存、傳輸等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4 結束語

在智慧校園中使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對校園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園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務進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促使學校改革創新發展。不過,目前智慧校園建設也存在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白麗媛.智高等學校智慧校園架構與應用研[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安顺市| 化德县| 乡城县| 阿克苏市| 巴里| 江孜县| 民勤县| 鹰潭市| 乌拉特后旗| 逊克县| 永宁县| 砚山县| 浦县| 辽阳市| 太和县| 榆林市| 岗巴县| 通辽市| 江达县| 泰宁县| 团风县| 屏南县| 房产| 江口县| 龙泉市| 若尔盖县| 宜宾市| 伊春市| 万州区| 集贤县| 汽车| 平舆县| 博白县| 平罗县| 咸丰县| 东阳市| 策勒县| 汉川市| 泽普县| 公主岭市|